+86-10-57811814

朗诗布鲁克被动房获权威认证 引领中国绿色地产发展新方向

8月8日,朗诗集团新建成的布鲁克被动房举行了揭牌与颁证仪式,作为国内首个获德国被动房权威认证的大型被动房正式揭幕。 被动式建筑起源于20世纪90年代的德国,这类建筑使用良好
      8月8日,朗诗集团新建成的“布鲁克被动房”举行了揭牌与颁证仪式,作为国内首个获德国被动房权威认证的大型被动房正式揭幕。
      被动式建筑起源于20世纪90年代的德国,这类建筑使用良好的热绝缘材料和创新的门窗结构,通过建筑本身的构造达到高效的保温隔热性能,利用太阳辐射得热、室内设备和人体散热为居室提供热源,并通过带热回收的新风系统来满足室内采暖需求。
      众所周知,中国已建房屋大多属高耗能建筑,几乎每一座新建筑都意味着能耗加大、污染物排放量增加。以建筑供热为例,中国集中供热一次,消耗的煤高出同纬度甚至更高纬度欧洲国家1倍。能源的过度消耗及能源结构的不合理,正是近年我国大部分国土陷入雾霾困境的根本原因,因此,建筑的节能是让我国从雾霾困境中突围的重要一环。
      布鲁克被动房的落成也印证了朗诗作为中国领先的绿色科技地产开发和运营企业所具备的绿色理念和研发实力。朗诗集团董事长田明向中国房地产报记者表示,朗诗拥有的绿建研发、设计、采购、工程、成本、技术系统运行和物业维护的闭环能力,是朗诗地产的重要技术支撑。同时,为了应对当下市场的下行,朗诗也将利用自己特有的产品技术特色,大力开展小股操盘、代建、定制、技术服务等轻资产业务,从而既获得资本投资的收益,又获得技术服务和管理输出的收益。
      【“布鲁克”的尝试与被动式建筑的中国机会】
      根据德国被动房研究所公布的案例资料,在德国一套新建成的100平方米的被动房住宅,增加的额外投资为7669欧元,另一套新建成的130平方米的“被动房”住宅,增加的额外投资为13140欧元。而它们每年节省的能耗费用在511~1023欧元之间。
      世界上首个被动房最早于20世纪90年代出现在德国,之后,被动式建筑作为一种低能耗和高舒适度的节能建筑,已在世界各地得到迅速推广和广泛应用。
      实际上,我国相关部门也已经充分认识到被动式建筑推广的势在必行,2014年全国住房城乡建设工作会议提出:大力推广被动式超低能耗绿色建筑,进一步提高建筑节能水平。7月7日,在中国总理李克强、德国总理默克尔的共同见证下,中德生态园被动房项目还在北京正式签约。
      被动房的创始人沃尔夫冈·费斯特教授认为,建造房屋应当因地制宜,结合地区的气候条件等相关因素,并且要使用低技术,而不是一味地追求高技术的建造。朗诗正是秉持这一思想决定展开被动房建造。
      据了解,布鲁克被动房作为中国首个在夏热冬冷地区建造的大型被动房,面临着极大的建造难度。难度之一在于经验的缺乏。被动房作为世界领先的节能建筑标准,对房屋的保温、气密性、能耗等都有明确的要求,但国内的设计师和建造团队都普遍缺乏相关经验,部分建筑材料还需要进口,带来不小难度。难度之二在于布鲁克被动房地处夏热冬冷地区,其降低能耗、提升室内舒适度的要求相比其他地区会更高,需通过多种技术的叠加方能达到标准。
      布鲁克被动房并没有采用原来的地源热泵等主动节能技术,而是根据中国地区冬冷夏热的气候特点,使用超厚的绝热材料和优质的门窗结构,通过住宅本身的构造达到高效的保温隔热性能,并利用太阳能和家电设备的散热为居室提供热源,减少或不使用“主动”能源。
      以外墙的窗户为例,中国普通建筑的窗户都是安装在墙体中间,窗缝打发泡剂,再抹灰,不仅会是个很大的热桥,也会给气密性带来很大影响。布鲁克的外窗安装与中国传统安装方式截然不同,窗户外扣在墙体上,窗洞口每边比窗户小1cm左右,相当于窗户是盖在窗洞口上。窗框与墙体间共有三道密封措施。窗户安装好后,窗框和外墙外侧间粘贴一种白色的密封布,它可以保证窗侧不漏水,但是水蒸气分子可以渗透出来。通过这三种措施,外窗的气密性可以说是万无一失。此外,外窗外挂安装使得外窗固定件也在墙体外侧,保温层可以把它们包住,这样也避免了冷热桥,外保温与窗之间的收口也变得更加简单。
      布鲁克被动房于今年4月11日正式竣工,建筑面积约2500平方米,共有标准房间48间,套房4套,基本满足朗诗长兴绿建研发基地日常住宿接待功能。值得一提的是,竣工当天气密性检测结果显示,该房的气密性远优于欧洲标准,成为中国夏热冬冷地区的首次成功尝试,并得到费斯特教授本人的高度评价。
      在国内被动房技术尚在探索阶段之时,布鲁克率先在多项技术指标上实现突破,其优异的保温性能、气密性及新风机高效的热回收,降低了房屋能耗,能够节省70%-80%的能源。
      但由于很多建筑材料需要从国外进口,导致布鲁克被动房的成本提高。朗诗绿色地产副总裁谢远建表示:“由于技术及建筑材料等问题,在中国建造被动房的成本大约要比普通建筑高出20%~50%。而朗诗最理想的状态是,通过发展自己的建筑材料来控制成本,从而既能满足开发商既得利益,又能使消费者负担得起房子的价格。”
      谢远建透露,作为中国绿色建筑的领军者,被动房将成为朗诗研发的下一代产品并尽快推向市场。朗诗希望能够带动国内建筑节能事业的发展,为被动房的商业化应用做出尝试。
      “机会正在到来,首先是环境压力越来越大。尤其是中国,近几年来,中国的建筑量非常大,我们的水、森林、空气都出了问题,这点会逼迫我们去寻求改变。”田明告诉中国房地产报记者。
      “其次,中国经济蓬勃发展的阶段正在走向尾声。经济的高速增长持续了30多年,中国人已经很幸运,以后不可能有那么快的增长。增长的方式肯定要发生变化,靠政府投资主导、靠出口拉动的模式走到尽头了,以后我们要靠内涵增长、靠我们的消费来推动增长。所以房地产跑马圈地的过程我认为将渐行渐远,以后中国的房地产本身也会追求人性化,以后会逐步放慢发展的步伐,去追求我们的产品怎么样更舒适、更健康、更环保,对于资源的消耗怎么越来越小。包括被动房在内的各种绿色建筑正在中国迎来新的大好时机。”
      【深耕绿建科技 做细分市场领头羊】
      田明告诉记者,朗诗建设被动房的想法并非一时冲动,而是源自朗诗集团长期以来的企业经营理念——绿色可持续。
      朗诗集团于2001年底在南京创立,目前是中国地产百强企业,2013年合同销售收入人民币115亿元,是中国领先的绿色科技地产开发企业。截至目前,朗诗已经有16个住宅项目获得住建部绿色三星标识。
      朗诗的绿色实践始于2004年,竞争的压力驱使朗诗选择做差异化产品,这就是朗诗第一个绿色住宅产品——朗诗国际街区,它能实现“恒温、恒湿、恒氧”,即保证室内温度处于20~26℃之间,相对湿度在30%~70%之间,每两个小时将室内空气完全置换一遍。在实现这些舒适健康指标的同时,其能源消耗还显著低于常规建筑(全年使用空调和新风系统的能耗在40度电每平方米以内,而传统住宅是100~150度),除了地源热泵的应用外,这也得益于朗诗集团全面的被动技术应用,在规划朝向、体形系数、建筑遮阳、外墙保温、节能门窗等方面都做了严格的控制。
      “我们在2012年推出了朗诗的首置产品,针对年轻客户资金积累有限,同时对健康、舒适的生活有追求的这一特点,朗诗在客户研究的基础上,进行微环境模拟、绿色规划,采用外墙保温、节能门窗、建筑遮阳等简单实用的被动技术,配上负压新风,在成本可控的情况下,营造出高效实惠、健康舒适的室内空间。自推向市场以来,在上海、苏州、南京、杭州、武汉等地都取得了不错的市场表现。”田明告诉中国房地产报记者。
      为了支撑绿色科技住宅业务,朗诗在绿色建筑方面投入了大量的资源,做了很多工作。在上海,朗诗集团设立了朗诗建筑科技公司和朗诗规划设计院(甲级院),拥有200多人的技术研发、设计团队,以及130多项建筑领域的专利。
      朗诗长兴绿色建筑研发基地也是住建部批准的华东地区绿色建筑推广示范基地,“在我们即将建成的建筑实验楼里,正在建设我们的空气品质实验室、亚洲最大的人工气候室,还有工艺工法、户型人性化等前沿研发模块。我们希望它能成为中国最好的绿色建筑应用科学研究机构,中国的‘弗劳恩霍夫’”。
      在德国法兰克福,还设有欧洲技术公司,发挥桥头堡、技术平台的作用,将欧洲先进的绿色建筑理念、技术、材料和设备整合引进国内。
      同时,朗诗还有一支100多人的系统运行团队,负责已交付小区的科技系统的整合调试、运行、维修等。
      “复杂的环境下,我们需要更好的合作精神和整合能力,团结才能更好地推动中国绿色建筑的普及和发展。”田明告诉中国房地产报记者。
      朗诗除了自主研发,还不断地与国内外各大专业的研究机构开展紧密合作,包括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东南大学、天津大学、丹麦技术大学、中国建筑科学院、德国被动房研究所等国内外知名高校和科研机构。
      田明表示,朗诗集团拥有的绿色建筑研发、设计、采购、工程、成本、技术系统运行和物业维护的闭环能力,不仅是朗诗地产的重要技术支撑,同时,将利用朗诗特有的产品技术特色,大力开展小股操盘、代建、定制、技术服务等轻资产业务,既能够获得资本投资的收益,又能够获得技术服务和管理输出的收益,这是朗诗应对市场下滑的经营策略调整。
      朗诗集团在多年的绿色实践中感到,绿色不仅是产品层面的概念,更应在绿色为本的核心价值观指导下,从绿色规划、绿色采购、绿色营销、绿色施工等方面全方位运营,真正将绿色上升为战略,去指导企业经营管理。这与开发单个绿色项目的行为有别,也是朗诗的核心竞争力所在。
      田明一直说,朗诗是中国房地产业的非主流。但田明坚信,绿色地产之路会成为未来中国房地产的主流,只有在社会责任和企业价值间找到平衡的企业才是行业真正需要的企业。从这个角度说,朗诗是中国地产行业的颠覆者。
 

[合作伙伴]    [联盟媒体]   [地方信息]   [友情链接]
版權所有 copy© 亞洲人居環境研究會
聯絡地址:香港幹諾道中139號三台商業大廈11樓
Address:Rm1101,11F San Tai Building No.139 Connaught Rd Central HongKong
中國大陸辦事處電話:+86-10-57811604 郵政編碼:100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