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6-10-57811814

豪宅20年流变折射城市人居文化变迁

豪宅,从命名上首先以豪为主要标识,渐渐地,代表着人们在居住形态上的最高形式。相对于普通满足居住需求的住宅来说,豪宅讲求建筑美与舒适度,也承担着更多精神层面的诉求。
   豪宅,从命名上首先以“豪”为主要标识,渐渐地,代表着人们在居住形态上的最高形式。相对于普通满足居住需求的住宅来说,豪宅讲求建筑美与舒适度,也承担着更多精神层面的诉求。正是如此,豪宅的20年流变,更为极致地反映出一个城市居住文化的变迁。梳理广州20多年来的豪宅变迁史会发现,豪宅从一味彰显“豪气”渐渐发展到目前百花齐放、多种风格并存的格局,也从高调炫耀发展到更讲求格调奢华与人文圈层,内涵越来越丰富。
      第1阶段港式设计,外销市场风生水起
     据入行长达20多年的“老行尊”、世联地产首席技术官黎振伟介绍,广州豪宅的第一阶段主要是面向港客外销的市场。从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至1997年,国际经济环境较好,香港房地产市场在经历了连续20年的牛市后达到了顶峰,许多港人开始在内地置业。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的广州房地产市场,甚至出现了港人抢购外销房的局面。“那时候的豪宅多以度假社区为主,基本因袭港式设计风格,社区建筑布局规整、统一,但略显单调。”
      第2阶段二沙岛领衔,本土富豪显山露水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大量港资从内地撤退,广州房地产市场的外地客户流失严重。危机之后,正是本土富豪显山露水之时。而正是在这段时间,广州率先完成住房改革,福利房成为历史,商品房时代正式开启,豪宅也开始初露头角,二沙岛别墅群正形成于此时。
      1998年前后,珠江畔的二沙岛担负起开发建设高端居住社区的使命。随着新世界棕榈园、宏城花园等社区建成,第一个初成规模的“豪宅圈层”形成了。原城建集团一位老操盘手介绍,除了外籍客外,本土富豪成为二沙岛别墅的主要购买群体。这个时期广州的豪宅,多以欧化建筑为主,“拿来主义”仍然是发展商的主要手法。
      第3阶段城市外拓,豪宅选择更多样化
      从第三阶段起,豪宅的选择开始多样化。“确切地说,大概从2002年前后开始,广州豪宅的发展又迎来了一个新的篇章。这得力于广州大城市规划格局的初步形成。发展商在经历了十多年的发展后,胃口更大,实力更强,眼光更远。”黎振伟认为,这个时期,广州迅速从一个“云山珠水”的小城市格局,脱胎换骨成为拥有“山、城、田、海”的国际都市格局。无论是城市综合实力,还是居民收入都有了飞速的增长。
      豪宅的丰富性,得力于城市外拓的力量,得力于发展商更开阔的视野,同样得力于改革开放后,财富人群的急速增长与积累,更与财富人群的目光与眼界密不可分。总结这一阶段豪宅的特点很困难,因为史无前例的丰富性是其标签。单单从设计风格上,便可以用琳琅满目来形容,这个时期的豪宅大舞台,是一个国际大舞台,几乎各种风格都能找到它的试验品。
      第4阶段从豪华到圈层,从炫富到低调奢华
      经过20年的诠释,豪宅的“豪”渐渐从质上发生了变化。越来越多发展商发现,在设计上,堆金砌银已经不吃香;在营销上,使用夸张的词汇、炫耀的口吻也已经不那么让人受落。豪宅,渐渐更讲求圈层效应,“宅以人贵”,财富人群的聚集效应成为豪宅之外看不见的工夫。
      “随着财富人群越来越多,而这批人越来越年轻,视野也越来越宽,你会发现,他们对财富的态度已经完全不同。”胡润百富总裁兼出版人吕能幸表示,“他们不再需要财富的证明,因为他们已经足够有钱。他们可能更需要的是房子的‘帮助’,这个‘帮助’包括资产的保值、圈层的呼应以及健康的保障。”
      专家视点
      未来豪宅更注重细节,更多元化
      豪宅的发展史,其实是社会经济、居住文化的发展史。广州早期豪宅中的西关大屋、老别墅和小洋房大多都是富豪和官吏栖居的宅院,代表着一种小众的居住形势;现代豪宅的开发重点,一直倾向于社会先富起来的成功人士或者社会精英,具有财富和地位的象征意义。未来的豪宅市场将会朝怎样的方向发展?我认为,更加多样化,更加注重细节,是必然的。
      能保值、保障健康的豪宅,最能打动人
      富是物质的,贵是超越财富的,中国的财富人群已经越来越由“富”及“贵”去追求他们的生活。在财务自由后,这些财富人群还担忧什么?我们发现,第一,是对自己财富的担忧,担忧财富贬值;第二,担心自己的身体和健康状况。落实到豪宅消费上便会发现,只有能解决财富保值、增值功能,并能获得更健康生活的豪宅最能打动他们。
      (羊城晚报) 

[合作伙伴]    [联盟媒体]   [地方信息]   [友情链接]
版權所有 copy© 亞洲人居環境研究會
聯絡地址:香港幹諾道中139號三台商業大廈11樓
Address:Rm1101,11F San Tai Building No.139 Connaught Rd Central HongKong
中國大陸辦事處電話:+86-10-57811604 郵政編碼:100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