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6-10-57811814

改革开放推动中国人居建设

新华社记者郭骏 联合国人居署执行主任蒂巴伊朱卡日前在其位于肯尼亚内罗毕北郊的办公室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充分肯定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人居方面所取得的进步。 经济实力

新华社记者郭骏

联合国人居署执行主任蒂巴伊朱卡日前在其位于肯尼亚内罗毕北郊的办公室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充分肯定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人居方面所取得的进步。

经济实力的增强推动中国的人居建设意识

蒂巴伊朱卡指出,经济的发展会不断提高人们对改善生活居住品质的期待,而这种期待会转化成人居建设的内在动力。这些年来,中国在人居方面的成就在很大程度上归功于改革开放政策对中国经济的促进,特别是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经济进入腾飞阶段,经济实力大大增强,中国政府的各级城市管理者开始逐渐注重人居建设,并在改善城市环境、关注弱势群体的居住条件等方面做出了很大努力。

据联合国人居署网站的统计资料显示,1990年以来,中国城市14次荣获各种联合国人居建设方面的奖项,其中从2001年至2007年,每年都有一个中国城市获得全球人居领域最高荣誉——联合国“人居奖”。珠海市还于1999年获联合国人居中心颁发的“国际改善居住环境最佳范例奖”,成为中国唯一获此殊荣的城市。

蒂巴伊朱卡说,自2006年以来,她分别与中国国家领导人和有关部门官员进行过会见和会谈。她说,在这些会见和会谈中,中国国家领导人及主管人居建设方面的官员都表现出了对人居建设的丰富专业知识和积极态度,表达了参与、配合联合国人居署各项工作的诚意。她指出,中国城市与联合国人居署的合作也越来越积极,如今年11月,中国的南京市将举办联合国人居署主持的第四届城市论坛,而2010年,上海市将承办世博会。

人民“安居”是人居建设的最重要部分

1996年在伊斯坦布尔举行的联合国第二次人类住区会议上,人居议程得以通过,这是一个全球性的行动计划,规定各国政府有责任为所有人提供足够的住房,维护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蒂巴伊朱卡说,人居署正在开展两项全球性的运动:“全球城市治理运动”和“全球保障安居运动”,旨在通过强调平等、可持续性和社会公平的政策来减少城市贫穷。居住安全是城市生活综合进步的最基本要求,也是住房权利的重要组成部分,人民“安居”是人居建设的最重要内容。

蒂巴伊朱卡表示,今年11月在南京举行的第四届城市论坛上,一个重要议题就是在全球城市化进程加快的趋势下,如何改善失去土地的人们的生活和居住条件,避免出现庞大的城市贫民窟现象。她说,中国政府一直在努力推行和完善城乡住房改革制度。为解决中低收入家庭住房问题,中国采取了廉租房、经济适用房以及限价房等措施。这些举措无疑十分符合联合国人居署推行的“安居运动”精神。

四川灾后重建体现了中国政府在人居建设方面的成熟高效

蒂巴伊朱卡不久前在中国访问时还走访了四川省成都市,并与当地政府讨论了灾区重建的技术支持和人员安置等问题。当了解到目前四川灾民已全部得到过渡安置,永久性住房建设也开始全面启动时,蒂巴伊朱卡表示,短短几个月时间基本解决上千万灾民的临时安置问题,这是一个十分了不起的成绩,四川的灾后重建工作充分体现了中国政府在人居建设方面的成熟和高效。中国的救灾经验对其他国家,特别是对发展中国家起到了良好的借鉴作用。

蒂巴伊朱卡说,四川之行带给她很大的鼓舞和太多的惊讶,“当看到灾区学生在新学校里露出笑脸时,我非常感动”,对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在灾难面前的组织动员能力和团结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

蒂巴伊朱卡最后还提到奥运期间的北京。她说承办奥运会显然让北京的环境建设和人居建设上了一个台阶,呈现出一种新的气象,与她1995年的首次北京之行相比,城市环境有了太大的改善。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世界对中国越来越认同,以后会有更多的国际性活动在中国城市举办,她相信中国的人居事业的道路会越来越平坦。

   (新华网 )


[合作伙伴]    [联盟媒体]   [地方信息]   [友情链接]
版權所有 copy© 亞洲人居環境研究會
聯絡地址:香港幹諾道中139號三台商業大廈11樓
Address:Rm1101,11F San Tai Building No.139 Connaught Rd Central HongKong
中國大陸辦事處電話:+86-10-57811604 郵政編碼:100081